热点聚焦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 热点聚焦
协同推进 创新融合 凝聚农商银行发展新动能
发布日期:2022-05-30    作者:     点击量:3814    分享到:

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也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要。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相继出台《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和《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为顺应数字经济潮流,各家金融机构纷纷加入数字化转型洪流,在金融科技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推动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一、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数字化发展的趋势

(一)数字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由2005年的2.6万亿元扩张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14.2%提升至38.6%,并保持9.7%的高位增长,走在了全球数字经济的前列。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金融科技水平。”2021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随着我国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数字经济有力支撑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二)金融数字化发展正当其时。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血脉通,增长才有力。无论是早期的银行信息化、银行电子化、银行互联网金融、银行金融科技,还是现在正进行的银行数字化转型,都是利用各项领先的信息科技,实现银行效率、效益、效果的全面改进和提升。面对数字化时代的新机遇,银行业金融机构加紧布局,向着数字化创新的快车道加速驶入。据统计,近两年银行业金融科技年投入均超过2000亿元,以超20%的增幅持续增长。部分机构在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成功实现了自身跨越式发展。典型如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先进同业,中原银行等部分区域银行。

(三)陕西数字金融发展加快。陕西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向西开放的前沿,创新资源富集、创新平台汇集、创新人才聚集,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展优势。现阶段,正在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抓手,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积蓄创新发展动能,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陕西省“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陕西省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数字化’促进融合提质,协同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全面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联动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业态”。农商银行作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既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

二、认清现实,理清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思路

(一)找准切入点是关键。在金融科技渐入成熟的今天,各家银行千帆竞发数字化,但每个银行基础不同、起点不同、情况不同。国内部分同业凭借先进的技术、敏捷化管理、特色化产品,早已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核心竞争力和经营成果。而对于相当多的中小金融机构,有的尚处于信息化的初级阶段,由于技术基础差、资源投入难等方面的差距,面临着组织机制、业务转型和治理能力的挑战。因此,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应理性对待、扬长避短,结合自身体制灵活、决策半径短等优势,找准切入点是关键。一要制定好发展战略。农商银行在规模、人员、技术等方面不具备优势,承载数字化转型的信息科技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实施数字化转型不能“大而全”,更不能“一键复制”,而要充分结合自身,走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转型之路。二要算好经济账。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更是一个持续迭代的过程。因此,数字化系统建设既要有前瞻性,又要经济实用,还要具有功能优势,为更好服务客户、服务管理、服务地方经济创造条件。三要做好数据治理。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和核心,而大多数农商银行数据较分散、质量不高,数据应用能力和服务能力存在明显差距。因此,要强化数据整合,拓宽数据收集范围,有效提升数据质量,持续推动数据应用向纵深发展,实现数据生产要素化、释放数据生产力。

(二)提升客户体验是重中之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群众,是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未来的市场竞争是服务和场景的竞争。农商银行开展数字化转型需立足实体经济,深耕本地市场,依托长期积累的地缘优势,持续不断为客户带来方便优质的金融服务,定向个性的更新体验,构建自己的“护城河”。一要巩固客户群。社区居民、中老年人群,以及小微、涉农等群体是农商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这是发力城乡业务的坚实基础。要针对其需求进行充分调研,精心设计,增强客户黏性。与此同时,安全性尤为重要,要在法律认可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声音、图像识别等技术,为其提供值得信赖的服务。二要建立生态圈。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开展金融产品营销和服务,拓展线上渠道,丰富服务场景,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开放金融场景生态圈,更好满足客户金融需求。三要拓展客户群。不断转变服务方式和服务思维,丰富产品种类,扩展营销视野,在做好社区中老年客户群服务的同时,通过新技术、新渠道,拓展客群,满足不同层次客户需求,吸引更多不同层级群体成为忠实客户。

(三)提升内部管理效能是根本。银行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信息系统建设和升级,也不等同于金融科技,其核心是业务价值链的重塑,通过提升内部管理效能,进而加速业务优化升级和创新转型,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达成经营目标。一要提高敏捷能力。需要人才敏捷做核心,组织敏捷做支撑,技术敏捷做保障,只有加强跨领域、跨部门、跨职能横向协作和扁平化管理,增强快速响应市场和产品服务开发能力,才能使农商银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二要进行数字化重构。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将数字思维贯穿于业务运营全链条,实现对组织管理的再造,业务流程的再造,体制机制的再造。通过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升级,锻造数字化技术能力,优化完善机制流程,发挥数据要素倍增作用,实现内部决策提速、内部管理优化,业务流程提升、业务创新加快。三要提供安全保障。风险防控始终是农商银行改革发展的主线之一,只有建立健全覆盖业务、网络、技术、数据等各领域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适应数字化转型催生的新风险以及传统风险的新变化,才能平衡好业务发展、系统建设与风险把控的“度”,精准把握风险形势和监管政策要求的变化,实现业务可持续发展。

三、协同推进,扎实做好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工作

秦农银行作为地方金融法人机构,我们总行党委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工作,亲自挂帅成立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召开全行数字化转型工作启动会,稳步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与此同时,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蓝图,将数字化转型实施金融科技创新工程作为“三大工程”之首,提出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的主流银行、客户信赖的伙伴银行、股东满意的价值银行、员工舒心的成长银行、数字驱动的智慧银行、社会认可的担当银行等“六个银行”战略目标。在陕西省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的背景下,这不仅是秦农银行“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方向,也是实现数字化转型最清晰、最明确的路径规划,致力于塑造智慧银行发展模式,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转型,不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实现科技赋能业务快速发展。

(一)主动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对于农商银行干部员工而言,数字化转型还是新鲜事物。因此,要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学习,不断深化对数字化转型内涵的认识,进一步统一全行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确保每名员工主动学习、主动参与,跟进数字化发展需要,充实相关知识。要加强数字化转型宣贯,强化数字思维、培育数字文化、提升全员数字素养,将以数连接、由数驱动、用数重塑的数字理念与农商银行企业价值观深度融合。

(二)全员参与,加强多方协作。一是彼此要融合。科技部门应以数字化业务目标为导向,以流程优化和技术创新应用打造数字化能力。各业务条线部门应立足未来业务发展,研究提出信息系统需求,力求符合客户群和业务特点。二是建立协同机制。要以价值创造为导向,打破部门壁垒,建立跨部门、跨条线的横向协同机制,共同研究制定涵盖组织架构、产品创新、发展规划、信息安全、数据治理等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实现业务创新发展。三是构建数据治理体系。基层一线应做好客户信息录入与更新,科技部门需统一数据信息标准,各条线部门应协力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资产管理体系,优化数据架构,加强数据资产积累,形成数据辅助决策、风险识别、精准营销、绩效考核和精细化管理格局,提高数据服务和应用能力。

(三)狠抓落实,持续稳步推进。一方面,农商银行应借助外力,结合自身,精心编制数字化转型规划方案,指导数字化转型工作有序推进。另一方面,应吸收借鉴业内领先的管理理念,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信息系统技术选型可适度超前,推进金融场景、业务流程、产品及服务模式、IT平台支撑及运营方式协同转型,高起点布局数字化转型和IT平台建设

(四)主动作为,全面优化提升。一是提升数据思维能力。将数字思维贯穿于业务运营全流程,建立技术从“支撑使能”向“价值赋能”变革的数字化认知,增强对数字化趋势的洞察力和适应力。二是提升连接生态能力。做强本地特色场景连接,做实客户社交生态连接,做深内部经营要素连接,通过技术开放赋予加速业务拓展的能力,加强场景聚合和生态对接,实现“一站式”金融服务。三是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加快构建适应数字化转型的现代化风控体系,高度重视监管合规遵从,培育合规意识和强化合规能力,利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技术和方法,实现金融风险防控、金融创新推进、合规管理渗透之间的动态平衡发展。四是提升人才支撑能力。采取多种方式引进精通技术与理论的“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的同时,加大员工转型培训,培养一批本土“专家”,不断造血,提升人才支撑。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2-05-18 11:31

 

 


返回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