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
2024-06
胸怀“国之大者”着力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金融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综述
发布日期:2024-06-03 点击量:2212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金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近期,金融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大家一致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不折不扣贯彻落实,胸怀“国之大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着力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深学细悟,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本质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加强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统筹谋划,推动金融事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中信集团深入学习论述摘编,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本质的认识。党委班子成员利用党委会“第一议题”逐篇逐段领学;集团聚焦服务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矛盾问题开展对策式研讨,制定做好五篇大文章具体方案,同时深化宣讲阐释,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向基层延伸、向一线拓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特别是‘八个坚持’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中信金控总经理曹国强表示,将贯彻落实好“八个坚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依托集团科技、产业、金融循环联动优势,用好金控平台,为助力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贡献力量。 论述摘编出版发行以来,金融系统把学习宣传贯彻论述摘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力求完整、准确、全面学习贯彻其精髓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已制定出台工作方案,细化6个方面、14项具体落实措施,推进全行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走深走实。目前,农行53个直管单位党委通过党委会“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班等开展专题学习198次。 “农行聚焦服务‘三农’的主责主业,在深入学习贯彻论述摘编过程中,努力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成效转化为做好金融服务农业强国建设的强大动能。”中国农业银行乡村振兴金融部总经理段肖磊说,农行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把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服务“三农”的首要任务,全力做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种业振兴、农机装备等领域金融服务,持续加大乡村产业、乡村建设等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信贷投入,不断提升金融服务“三农”能力水平,努力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以学促思,把握好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方向 建设金融强国,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建立健全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 连日来,国家开发银行各级领导干部领学促学,各基层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三会一课”、辅导讲座、现场教学等,全行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论述摘编的热潮。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为我们推进开发银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开发银行首席业务官、业务发展部总经理刘培勇说。 刘培勇表示,开发银行将聚焦服务国家战略,主要做商业性金融机构干不了、干不好的业务,以支持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为重点,全力提升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质效,做好开发银行特色的五篇大文章,助力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实施,全力落实3500亿元人民币融资窗口等,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充分发挥在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中的独特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作出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外汇市场管理、维护外汇市场稳定提供了行动指南。”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贾宁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着力应对外部冲击风险,切实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贾宁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金融改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夯实外汇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充分发挥汇率调节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持续完善国际收支和外汇市场统计监测,提升风险防范效能;持续强化外汇市场监管,维护健康良性的交易秩序。 实干笃行,将学习成效落实在具体行动上 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作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如何发展好养老金融是一道必答题。”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白涛表示,中国人寿将确保学习宣传贯彻论述摘编在本系统走深走实,推动学习成果转化,助力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更好满足老百姓的养老金融需求。 白涛表示,在养老金融产品供给方面,中国人寿将全面布局第一、二、三支柱养老保险,满足不同群体多元化的养老金融需求;在养老资产管理方面,将积极助力解决养老金保值增值问题;在养老产业发展方面,将进一步延伸强化“养老金融+养老服务”综合供给能力,支持银发经济发展。 实现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必由之路。 “中国银行将全面系统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具体行动。”中国银行公司金融部总经理魏晗光说。 魏晗光表示,中国银行将胸怀“国之大者”,加大对“引进来”“走出去”企业和共建“一带一路”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持续助力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迈向金融强国、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01日02版)https://news.gmw.cn/2024-06/01/content_37357077.htm
-
16
2024-05
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发布日期:2024-05-16 点击量:1841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我们要坚定自信,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完善,使这条路越走越宽广。”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刚刚开启,习近平总书记就为“关键少数”上“关键一课”。1月1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视野宏阔、论述精辟、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针对性、指导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国金融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深化对金融工作本质规律和发展道路的认识,全面增强金融工作本领和风险应对能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金融是当之无愧的“国之大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本质的认识。“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正确方向”……一系列重要论述,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工作的深邃思考。在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理论发展和实践成果,科学回答了金融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本要义和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主要内涵。在这次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总书记进一步围绕金融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问题,就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建设金融强国和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扩大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等五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构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金融篇章,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金融问题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把中国共产党对金融本质规律和发展道路的认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新思想引领新变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时代我国金融业保持快速发展,金融改革开放有序推进,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服务普惠性增强,金融监管得到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效率大幅提升。当前,我国已成为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银行体系,第二大保险、股票和债券市场,外汇储备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普惠金融走在世界前列……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习近平总书记以“八个坚持”对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作出精辟概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必须立足中国实际,准确把握我国金融发展特点和规律,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持续推进我国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强调“八个坚持”。在这次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总书记深入阐释“八个坚持”,并强调“这几条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怎么看、怎么干,是体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有机整体”,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建设金融强国需要长期努力,久久为功”,“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释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任务、实践要求等重大问题。国家兴衰,金融有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金融工作至关重要。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这是党中央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战略部署。在这次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总书记对建设什么样的金融强国、怎样建设金融强国作了深入阐释,强调“金融强国应当基于强大的经济基础,具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即: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建立健全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六个强大”深刻阐明了金融强国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关键核心要素,为建设金融强国明确了战略任务、指明了前进方向;“六大体系”彼此互相联系、互为支撑,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四梁八柱,明确了建设金融强国的内在要求、实践路径和主攻方向。“要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金融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建设金融强国、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对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进行了再部署再动员。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现代金融发展呈现出机构种类多、产品结构复杂、交易频率高、跨境流动快、风险传递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当前,我国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强协作配合。在市场准入、审慎监管、行为监管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执法,实现金融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各地要立足一域谋全局,落实好属地风险处置和维稳责任。金融管理部门和宏观调控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纪检监察机关等要加强监管协同,健全权责一致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要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把握好快和稳的关系,坚决惩治腐败,严防道德风险,严厉打击金融犯罪,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要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规则影响力,稳慎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金融强国建设内在规律,对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战略部署。金融开放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内在要求和鲜明特征。只有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我们才能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要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精简限制性措施,增强开放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规范境外投融资行为,完善对共建“一带一路”的金融支持。加强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守住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底线。“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这一重大课题。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不仅要加强现代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等“硬实力”建设,也要促进价值观、行为规范等“软实力”提升。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独领风骚,为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提供了坚强的现实条件。“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五个方面的实践要求,既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又彰显现代金融元素、金融理念、金融精神,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认认真真落实在本职岗位上、具体行动中。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金融是“国之重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统筹推进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4-01/31/c_1130069342.htm
-
06
2024-05
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提供强大支撑——学习《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
发布日期:2024-05-06 点击量:1682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这一重大课题,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核心要义,为金融系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指明了方向。 一、全面理解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深厚思想基础和重要现实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提供了深厚的思想道德基础。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特别是“第二个结合”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必须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新时代金融发展赋能,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一诺千金”“兼善天下”“利济苍生”等丰富的思想道德精髓,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守好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根和魂。 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的必然要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必须以文化的兴盛为支撑。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离不开文化的有力支撑和丰厚滋养。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金融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必然要求;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必然要求;是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必然要求;是坚持问题导向,破解金融领域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守正创新,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 二、深刻把握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内涵要义和实践要求 要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人无信不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重信践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金融行业以信用为基础,没有诚信寸步难行,必须坚持契约精神,恪守市场规则和职业操守,坚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要发扬“铁算盘、铁账本、铁规章”传统,坚持不做假账,做到讲原则、守规矩。要加强行业自律,坚持欠债还钱,珍惜声誉,不当老赖,对严重失信者终身禁业。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形成“守信受益 失信惩戒”社会信用环境。 要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金融具有功能性和盈利性双重属性,不能单纯以盈利性为目标,盈利要服从功能发挥。金融行业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坚持国家利益优先、人民利益至上,增强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切实履行好社会责任,实现金融与经济、社会、环境共生共荣,让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 要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稳健审慎”是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的经营智慧和生存法则。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开放和安全,兼顾短期长期、稳增长防风险和内外均衡,把握好稳和进的关系,切实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稳妥推进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金融行业要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和风险观,既看当下,又看长远,不贪图短利,不急躁冒进,不超越承受能力而过度冒险,坚持稳健审慎经营。 要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立场观点方法。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守正,就是要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着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创新,就是要紧紧围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便利人民群众,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不能搞偏离实体经济需要、规避监管的伪创新、乱创新。 要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法者,天下之准绳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法治思想,强调法律对国家秩序的重要性。金融领域是强监管、重规则的领域,金融业活力靠市场,秩序靠法治,整体都要在法治化轨道上运行。要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加大执行力度,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持续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实现金融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严格遵纪守法,自觉依法行政、依法经营。 三、积极探索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有效路径 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党对金融文化建设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坚持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最本质的特征和建设金融强国最根本的政治优势。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切实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加强文化建设的实际成效。金融系统各级党组织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把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放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的大局中认识和把握,牢牢把握文化建设正确方向。要切实担负起加强文化建设的主体责任,把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的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狠抓贯彻落实,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金融干部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以“五要五不”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核心要义,金融系统必须坚持贯穿融入结合、落细落小落实,将“五要五不”要求体现在金融监管、行业规范、管理理念、行为准则、业务流程等各方面,让“五要五不”真正成为金融系统的工作导向、行动标尺,成为金融从业人员日用而不觉的行为习惯和自觉遵循。人民银行广大干部职工要按照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自觉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涵养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涵养守正创新、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精通金融业务,把握金融工作规律,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提升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树立鲜明价值导向,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塑造金融行业良好精神面貌。坚持以文化人,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铸魂育人的作用。立足新时代金融实践,深化对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宣传研究阐释,将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同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作用,引导金融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基础上,学有标杆、追有榜样。要推动健全行业自律机制,明确行为准则,强化追责问责,匡正行业风气,振奋金融系统干部职工精神面貌,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https://www.12371.cn/2024/04/26/ARTI1714095040824906.shtml
-
06
2024-05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学习《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
发布日期:2024-05-06 点击量:1555
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要有正确的立场、思想和战略,也要有正确的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做好金融工作更要坚持稳中求进。 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具有重大深远意义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作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本要义之一, 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这是金融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宝贵经验。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保持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没有发生金融危机,这在全球大国中是唯一的。我们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各种有利条件,坚持循序渐进、摸着石头过河、试点先行,稳步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坚持预防为先、标本兼治、稳妥有序、守住底线,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创新传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在深刻洞察国内外经济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围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成为习近平经济思想方法论的有机构成。金融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党成功领导经济工作的理论传承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本质和规律的科学认识。 这是全面把握和统筹“两个大局”的现实需要。从国内看,党的二十大确立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金融系统使命在肩,责无旁贷。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这都要求金融工作统筹发展和安全,绝不能掉以轻心、犯颠覆性错误,在稳的基础上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创造条件稳步前行,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二、准确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科学内涵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稳”是大局和基础,该稳的要稳住。如果金融搞不好,甚至爆发金融危机,那么经济发展必然受到重挫。金融工作必须坚持稳字当头,大方向要稳,方针政策要稳,战略部署要稳,宏观调控、金融发展、金融改革、金融监管、风险处置等都要稳,金融政策的收和放不能太急,防止大起大落,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进”是方向和动力,该进的要进取。金融发挥着媒介交易、配置资源、发现价格、管理风险等重要功能,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稳不是不作为,不是机械求稳,而是要在稳住基本态势中不断解决问题、不断前进,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牢牢掌握金融改革发展工作战略主动,增强发展韧性,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稳”和“进”辩证统一,需要一体把握。不稳难有进,有进才有稳。要统筹兼顾稳和进,以稳求进、以进固稳。在把握好平衡、时机的前提下奋发有为,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尊重金融客观规律和实际,既反对冲动蛮干、急于求成,又反对消极应对、不思进取。坚持先立后破,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用科学合理的新机制打造金融发展新动能。 三、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金融实践中落实到位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金融工作的娴熟能力和高超智慧。我们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一体理解、把握、落实“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实现更周全的“稳”与更高质量的“进”的良性互动。 防风险要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时度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要坚持“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把握好权和责、快和稳、防和灭的关系。稳慎周全、妥处存量,不能养痈遗患,也不能引发处置风险的风险。以进促稳、严防增量,切实加强风险源头管控,按照“四早”原则,举一反三尽快扎紧制度“篱笆”,绝不能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强监管要在完善制度的前提下切实动真、碰硬、亮剑。金融监管是防控金融风险、治理金融乱象、规范金融秩序的关键性制度设计。要加快填补监管制度空白,加强监管协同,落实兜底监管责任,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全面强化“五大监管”,坚决扭转重发展、弱监管和风险击鼓传花、捂盖子的积弊。监管、对监管的监管都要“长牙带刺”,发现问题坚决亮剑。处理好加强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的关系,金融创新是要搞的,但不能乱创新,不能搞偏离实体经济需要、规避监管的“创新”。要加强对金融创新的风险评估,不行的坚决不能搞。 促发展要在坚守根本的前提下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提质效。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如果金融热衷于自我循环、自我膨胀,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围绕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强化政策协同,支持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围绕做好“五篇大文章”,统筹做好“加减法”,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优化资金供给结构,避免资金沉淀空转。围绕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六大支柱”建设,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坚守初心、回归本源、做优主业、做精专业,切忌好高骛远、盲目跨界、无序扩张。 实干为要,行胜于言。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扎稳打、善作善成,锚定建设金融强国目标,扎实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为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作出新的更大贡献。https://www.12371.cn/2024/04/25/ARTI1714004860729981.shtml
-
06
2024-05
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学习《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
发布日期:2024-05-06 点击量:1529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金融开放和安全作出重要指示,指明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前进方向,为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建设金融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高度概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八个坚持”,其中一条就是“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一、金融开放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必然要求 纵观历史上和当今的金融强国,都具有高度开放的特征。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 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点是制度型开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制度型开放具有丰富和深刻的内涵。一是不断完善金融市场制度规则,增强金融领域开放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二是推动规制更加科学合理和透明高效,推动监管规则与国际接轨,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三是促进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四是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进一步提高在国际经贸规则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高水平开放可以促进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通过竞争机制促进金融业发展,提高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主动有序推进金融业开放,持续拓展金融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助力加快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有力支持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金融安全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推进金融业开放的同时,要维护好国家金融安全。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维护金融安全,要坚持底线思维。金融安全不是没有金融风险,而是金融体系可以有效管理风险,使风险处于可管控、可化解的状态,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极大的破坏性,直接威胁国家经济安全。2008年,源自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危机重创了全球经济,给多国民众带来了灾难性影响,此后各主要经济体整体强化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管理能力,但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依然没有消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守住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底线。要积极主动防范外部对我国的负面溢出效应。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金融危机外溢性突显,国际金融风险点仍然不少。一些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形成的风险外溢效应,有可能对我国金融安全形成外部冲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抵御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是全球大国中唯一没有发生金融危机的经济体,充分证明了党中央具有在复杂多变的局面下驾驭经济工作的高超智慧和娴熟能力。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全面增强金融风险防范能力。要处理好利用外资和安全审查的关系。在实践中完善外资安全审查等机制,构筑第二道防线,强化基于国际监管标准的持续审慎监管,在控制和化解风险上掌握主动权。 三、平衡好金融开放与安全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面对国内外形势发生的新变化和实践提出的新要求,外汇管理部门要关注风险防控能力与金融高水平开放进程的适配与平衡,努力在开放和安全两个维度上均有所改善。 以金融高水平开放促进金融安全。我国的高水平开放是以进促稳的开放。通过开放可以增强金融业竞争力,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还可以增加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属性,增强金融市场和外汇市场的深度和韧性,通过提升发展的质量效益来夯实安全的基础。要坚定不移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有序推进金融服务业开放,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稳步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提升资本项目开放的质量。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增强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以金融安全保障金融高水平开放。金融开放必须牢牢守好安全底线,既要“放得开”又能“管得住”。要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和开放条件下的风险防范水平,筑牢“防波堤”。加强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优化跨境资本流动监测、分析、评估、预警机制,丰富政策工具箱,切实防范国际经济金融风险对我国的外溢和冲击;强化外汇领域监管全覆盖,严厉打击外汇违法违规活动,不断提升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的有效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必须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精神走深走实。https://www.12371.cn/2024/04/24/ARTI1713942001586246.shtml
-
06
2024-05
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学习《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
发布日期:2024-05-06 点击量:1541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系统阐释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本要义和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主要内涵,以宏大的战略视野和深刻的历史洞察,为金融工作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八个坚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金融工作的“主线”。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准确理解和科学把握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要求,对于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意义重大。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强化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协调配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协同配合,增强政策举措的灵活性、协调性、配套性,努力取得最大政策效应。”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实施宏观调控、推进金融治理、深化金融改革、维护金融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协同配合的财政金融政策是提升金融供给质量的强大动力。宏观取向上,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协调,打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的“组合拳”,在扩投资、促消费、稳出口等方面形成合力。中观机制上,要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金融改革的协调配合,完善基础货币投放和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支持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研究扩大政府债券柜台销售品种和规模。完善境外主权债券发行长效机制。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畅通利率传导机制,更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提升资金配置效率。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微观管理上,统筹运用政策性金融、贴息奖补、融资担保等政策工具,支持和撬动更多资金精准服务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强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落实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管理责任,优化考核评价。”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特征和优势是国有金融机构占主体。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财政部门科学履行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推动国有金融企业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取得扎实进展。国有金融资本是推进国家现代化、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保障。要继续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快推进国有金融资本集中统一管理,不断夯实以管资本为主的管理制度体系。推动尽快出台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条例。动态完善分行业的国有金融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国有金融企业资本补充和动态调整机制。引导国有金融企业压缩内部法人层级。强化对国有金融企业资产交易、产权流转和境外投资的监管。健全国有金融企业薪酬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财政财务监管,修订完善金融企业财务规则。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建立健全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推动金融服务结构和质量来一个转变。”我国正处于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历史时期,需要融资体系结构跟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当前,我国金融体系规模已经很大,但融资结构不合理,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占比为7∶3,直接融资中的债券融资与股权融资占比约为9∶1,存在“钱多本少”“耐心资本”不足等问题。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是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前提。要支持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压实第三方中介机构专业把关责任,依法打击会计造假。完善资本市场税收制度,健全有利于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着力优化直接和间接融资、股权和债权融资比例关系,协同优化募投管退的制度环境,更好发挥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建立健全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金融机构门类齐全,关键是要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在服务实体经济上各司其职、各展所长。”2023年末,我国银行业资产占金融业机构总资产的比重超过90%,证券业和保险业资产规模占比分别为3%和6.5%。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银行仍占绝对优势,其他金融机构发展不充分。同时,大中小金融机构同质性强、差异化不足,个别中小金融机构偏离主业、盲目扩张,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是实现金融供给主体平衡的关键支撑。要推动完善机构定位、回归本源、专注主业,推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促进中小金融机构减量提质,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聚焦服务国家战略,主要做商业性金融机构干不了、干不好的业务,落实分类分账改革,完善资产负债规模管理机制。大力支持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加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建立健全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防止脱实向虚、自我循环。”当前,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有待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不足,对于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转型等领域的支持不够充分有力。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是匹配高质量发展金融需求的基本保证。要有效发挥财税政策引导和撬动作用,支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5篇大文章,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推动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整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实体经济领域延伸到金融领域的深化拓展。立足新时代新征程,财政部门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上来,支持不断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和效率,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https://www.12371.cn/2024/04/24/ARTI1713942155706266.shtml
-
06
2024-05
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学习《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
发布日期:2024-05-06 点击量:1555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扛起防控金融风险的政治使命和监管职责,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一、深刻认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大意义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关乎国家长治久安。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责任重大,容不得丝毫疏忽懈怠。必须充分认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扎扎实实把金融工作做好。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关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也是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当今世界,金融是大国博弈的必争之地。一个国家一旦发生系统性风险,现代化进程往往就被迟滞甚至中断。必须增强金融报国情怀,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我们党领导的金融事业,归根到底要造福人民。实践中,重大金融风险可能造成社会财富受损、金融服务中断,直接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决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让广大群众更好共享金融发展成果。 二、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有力维护了经济社会稳定和人民财产安全。当前,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我国有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这是我们防控金融风险的最大底气、最强支撑和最有力保障。我们将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重中之重,把握好权和责、快和稳、防和灭的关系,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妥善应对各类风险挑战。 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目前,作为我国金融安全基本盘的大型金融机构总体稳健,风险主要集中在中小金融机构。必须加大力度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完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严防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操作,严防利益输送和违法违规关联交易。把握好时度效,有计划、分步骤开展工作,推动“一省一策”、“一行一策”、“一司一策”制定风险处置方案。多措并举充实行业保障基金等风险处置资源。 强化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防控。当前,金融风险与房地产风险、地方债务风险相互交织、密切联系,风险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特别强。必须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推动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提供有效金融支持。配合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统筹抓好化债和发展。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严禁“无照驾驶”、“有照违章”。牢牢把握国际局势变化和国际金融市场动态,妥善应对外部冲击风险。 以改革破解金融风险的深层次矛盾问题。金融的安全靠制度、活力在市场、秩序靠法治,解决影响和制约金融业发展的风险和难题,要靠深化改革。随着金融体系复杂度、开放度不断提高,必须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加快健全金融法治,优化融资结构,完善机构定位,深入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开放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防控风险的根本举措。金融和实体经济是共生共荣的关系,金融一旦偏离服务实体经济的正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坚持经济和金融一盘棋思想,严防脱实向虚、自我循环,把金融资源真正集聚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上来,把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作为金融支持的关键着力点,做好“五篇大文章”,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 三、坚决扛起强监管严监管的政治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是最需要监管的领域,金融监管体制和能力要适应我国金融体系发展要求。我们将全面加强金融监管,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强监管严监管,推动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体系,持续增强监管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协同性。 全面强化“五大监管”,以科学的监管框架促进提升风险防控水平。随着金融体系日益复杂,金融风险的系统性关联性大大增强。必须在吸取经验教训基础上,以金融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框架,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强化监管科技应用,打造监管“千里眼”、“顺风耳”,增强主动防控风险能力。 坚决做到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以严的主基调破解金融监管“宽松软”。强监管严监管是党中央对金融监管鲜明的政治要求,“长牙带刺”是检验强监管严监管的重要标尺。必须严格执法、敢于亮剑,加大稽查检查和行政处罚力度,强化监审联动、行刑衔接、纪法贯通,以零容忍的态度重拳整治金融市场乱象,大幅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切实增强监管震慑力和有效性。 加快完善监管协同机制,以“全覆盖、无例外”助力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必须推动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体系,拉紧责任链条、优化分工协作,筑牢金融监管安全网。针对非法金融活动,坚持“管合法更要管非法”,“管行业必须管风险”,金融监管总局牵头建立监管责任归属认领机制和兜底监管机制。强化央地监管协同,坚持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形成防控金融风险合力。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不断夯实支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自我革命精神坚决打赢金融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党的建设搞得好不好,事关金融系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决定金融事业成败。必须更好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对金融监管工作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坚持“刀刃向内”,一体推进“三不腐”,坚决查处各类金融风险背后的腐败问题,重点查处“靠监管吃监管”、“政商旋转门”、“逃逸式辞职”等行为。 金融监管总局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大力实施“新机构新作风新建树新形象”建设工程,全面加强金融监管,与各方面一道形成强监管、防风险的铜墙铁壁。https://www.12371.cn/2024/04/19/ARTI1713482516816275.shtml
-
06
2024-05
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学习《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
发布日期:2024-05-06 点击量:1558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立业之本”作出重要论述,深刻指出“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为我们正确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中国金融事业行稳致远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需着重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第一,货币信贷总量要稳。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稳定货币是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基础”。从服务实体经济这个根本宗旨出发,信贷投放归根结底应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相适配,关键是把握好度,而非越多越好。特别是随着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货币信贷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更需要改变片面追求规模的传统思维,树立质量和效率优先的观念。 近年来,人民银行注重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2023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5%,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9.7%,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6%,均明显高于名义经济增速,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充分有力。未来,还将继续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引导金融机构保持信贷均衡投放,增强贷款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拉长时间、跨越周期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以金融总量的合理适度增长支持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第二,把握好金融资源存量和增量的关系,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努力盘活货币信贷存量,用好增量,提高使用效率”。目前,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接近250万亿元,金融总量已经不少,盘活存量信贷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意义重大,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效能提高,存量资源的使用效率也会显著提升,这虽然不会体现为贷款增量,但同样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事实上,对于支撑经济增长来说,盘活存量贷款、提升存量贷款使用效率、避免资金沉淀空转、优化贷款投向,与新增贷款同等重要。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注重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继续加强监测,密切关注企业贷款转存和转借等情况,与多部门加强配合,完善管理考核机制,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第三,持续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做到有增有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优化信贷结构,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从“增”的一面看,要引导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持续加力支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近年来,人民银行注重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引导优化信贷结构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末,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9%,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1.9%,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6.5%,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5%,均明显快于全部贷款增速。从“减”的一面看,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不同成分之间自然会有所更替,相关信贷需求也随之改变和调整。例如,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持续推进,部分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会被逐步偿还;进一步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也将减少被低效占用的存量信贷。 除了信贷结构,广义上还要不断优化全社会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存在“资金配置不均衡,融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要“重点解决资金‘苦乐不均’和‘钱多本少’、‘耐心资本’不足等问题”。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客观上需要直接融资加速推进,这会对信贷资金形成良性替代,有助于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供需更匹配的金融支持体系。 第四,兼顾内外均衡,统筹好利率和汇率两种资金价格。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利率上,要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推动存贷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和净息差,提高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近年来,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8%,同比下降0.29个百分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4.1%,同比下降0.75个百分点。汇率上,要坚持人民币汇率主要由市场决定,同时坚决对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防范汇率超调风险,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强化,保持人民币汇率水平基本稳定。从与我经贸往来较多经济体的货币看,2023年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欧元、英镑分别升值2.0%、0.2%、1.1%,对日元汇率总体持稳。 第五,采用多元视角科学评价金融支持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前瞻性提出,“要结合金融业发展规律和特点,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好”。新形势下,评判金融支持应以更加丰富多元的视角进行观察。一是看利率下降的成效。贷款利率由资金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供不应求时利率会明显上升。反之,如果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则说明了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总体上被合理满足。二是看信贷结构的优化。为支持经济转型加速深化,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能更好反映金融资源对实体经济有效需求的满足程度。三是看涵盖多种融资渠道的社会融资规模。信贷增长只是实体经济融资的众多渠道之一,在此之外还要全面把握经济发展和融资增长、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债券融资和信贷投放等几对关系,综合评估多渠道下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上来,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着力以金融的高质量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优质服务,助力推进金融强国建设。https://www.12371.cn/2024/04/19/ARTI1713486442166374.shtml
-
06
2024-05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学习《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
发布日期:2024-05-06 点击量:163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的丰富内涵,提升金融服务的质效,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本质的认识,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所决定的。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观点之一,揭示了群众在推动社会变革和创造社会财富中的重要作用。劳动是价值创造的源泉,没有人类劳动和与之相伴而生的物质资料生产,就不可能有人类历史。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坚持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金融事业起于人民、兴于人民,根本上是人民的事业。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这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与西方金融发展之路的显著区别。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根本上要做到金融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金融发展的价值观问题,是从根本上明确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站在人民的立场认识、分析和解决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时回应人民期待和关切。要强化问题导向,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增强金融服务的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为创造更为富足的物质生活和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始终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是推动改革发展实践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只有依靠人民,金融发展才能获得不竭的动力。金融政策的制定要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愿,把人民的满意度作为衡量金融工作成效的标尺,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互促互进。 始终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西方现代化的最大弊端,就是以资本为中心而不是以人民为中心,导致贫富差距加大、两极分化严重,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两极分化、阶层固化等问题。就金融体系而言,要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着力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贯彻到金融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系统观念、整体思维,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体现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各个环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必须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保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重大金融决策部署,把党的领导这一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必须不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质量和效益。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在促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严厉打击扰乱资本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多措并举提高股息率。 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必须全面加强金融监管,从人民利益出发,促进金融行业规范发展。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切实提升监管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协同性。加强中央与地方监管协同,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 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必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切实守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及时清理整顿和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持续加强对非法集资的监测预警和清理处置,发挥好存款保险的风险处置职能,稳步推进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建设,坚决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https://www.12371.cn/2024/04/17/ARTI1713309863948840.shtml
-
06
2024-05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学习《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
发布日期:2024-05-06 点击量:1536
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用“八个坚持”集中概括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本要义,其中“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居于首位、具有统领地位。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金融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一、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具有极端重要性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事关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方向,决定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前途命运和金融强国建设的最终成败,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 这是金融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宝贵历史经验。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党中央牢牢把握金融前进方向,不断探索支持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金融发展道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金融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关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金融工作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深入研究解决金融领域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及时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防范金融风险,不断推动金融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没有发生金融危机,这在全球大国中是唯一的。 这是金融事业永葆社会主义底色的根本所在。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当然也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最本质特征。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信仰信念、政策主张决定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社会主义金融发展道路,决定了我们建设的金融强国是社会主义金融强国。只有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本质的认识,才能确保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正确方向前进。 这是金融事业行稳致远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相互激荡,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稳定面临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只有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将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激发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凝聚建设金融强国的磅礴力量,推动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二、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上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坚决听从习近平总书记号令,不断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政治上绝对忠诚。金融工作具有很强政治性,做得好,能助力富民强国;做得不好,会使人民群众和国家利益受损,甚至会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做好金融工作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准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能力,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思想上统一坚定。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不懈用这一重要思想凝心铸魂,深刻体悟其真理伟力和实践伟力,筑牢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我们党对金融工作本质规律和发展道路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长期坚持、全面贯彻。 行动上坚决有力。做到“两个维护”不能停留在口头表态上,要体现在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推动各项金融工作,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要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时常对标对表,及时校正偏差,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金融见行动,确保党的领导“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三、坚决把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到实处 做好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必须不断完善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把党的领导贯彻到金融工作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党中央牢牢掌握金融工作领导权。 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好中央金融委的作用,关键是做好统筹协调把关;发挥好中央金融工委的作用,关键是切实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发挥好地方党委金融委和金融工委的作用,关键是落实属地责任。要完整准确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健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实督办机制,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 全面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的金融系统党建制度体系,健全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坚持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金融干部人才队伍。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金融思维和金融工作能力。 纵深推进金融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强化金融系统各级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坚持不懈纠“四风”树新风,组织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坚决铲除金融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狠抓“地毯式”巡视整改,把巡视整改融入日常工作、融入深化改革、融入全面从严治党、融入班子队伍建设。 加快金融法治建设。健全完善金融领域法律法规体系,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使党关于金融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法律。加快形成高效的金融法治实施体系和严密的金融法治保障体系。严格执法,做到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动真碰硬。推动金融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和从业人员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学法、懂法、守法、用法。https://www.12371.cn/2024/04/16/ARTI17132227829456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