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首席观察 > 文章
加快推进和深化金融数字化转型
发布日期:2022-02-07    作者:首席研究员 董希淼     点击量:2376    分享到:

日前,银保监会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银保监会出台的关于银行业和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第一份专门文件。《意见》与央行近期公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一起,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政策规范,将推动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迈向规范有序、更成体系的新阶段。

为银行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指明方向

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既是金融业顺应全球和全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金融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内在需要,更是金融业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动行为。

银行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虽然取得积极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从市场生态看,由于缺乏统筹规划,机构之间重视程度和投入水平不一,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马太效应”显现;从金融风险看,技术改变金融运行机理,使得金融风险的隐蔽性、复杂性、外溢性更强,加大风险防控难度;从技术创新看,当前的金融科技创新主要在应用层且同质化明显,涉及底层的基础软硬件研发不够、自主可控能力不强;从科技伦理看,数字技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产生“数字鸿沟”及“算法歧视”,将一部分弱势群体排斥在外。

在这种情况下,银保监会印发《意见》,是及时和必要的。总体而言,《意见》坚持顶层设计与执行实施统一、鼓励创新与风险防范并重、制度完善与技术提升融合,明确了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要求到2025年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为银行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银行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遵循和引领。

持续深化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不是金融业的选择题,而是所有金融机构的必答题,是时代赋予的重大课题和重要机遇。对银行保险机构而言,下一步应以《规划》和《意见》公布为契机,构建战略、组织、业务、技术、人才、生态“六位一体”的实施体系,加快推进和深化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数字化水平,增强与数字经济的适配性,提升后疫情时代的竞争力。

在战略上,应基于自身业务发展和用户需求,制定企业级数字化战略,明确数字化转型方向和重点,增强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在组织上,应突破约束数字化转型的体制机制藩篱,推进组织变革,提升组织敏捷性和扁平化,构建开放、包容、创新的组织文化。在业务上,应运用最小化可行产品(MVP)等理念,加快产品创新和迭代,丰富数字金融产品;以手机APP为核心,加强线上与线下渠道融合。在技术上,要加快核心系统建设和升级,构建面向数字化的分布式系统架构;加强数据治理,打通内部数据壁垒,释放“小数据”潜能。在人才上,要加快引进和培养既懂科技又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提升科技研发、网络金融等人才占比,推动具有科技背景的人才进入董事会和高管层。在生态上,要以“开放银行”理念,构建更加全面的技术生态、业务生态体系,融入金融和非金融场景,努力为用户提供泛在、无界的综合服务。

对金融管理部门而言,下一步还应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细则,促进《规划》和《意见》更好地落地实施,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一是加强金融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市场化信用信息整合和共享,建设全国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打破“信息孤岛”现象;二是完善金融科技标准体系建设,促进行业之间、机构之间互联互通、相互赋能;三是加强云计算和科技研发等公用平台建设,推动技术共研、资源共享,降低金融机构转型成本;四是平衡好金融创新与审慎监管、提升效率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充分运用监管科技,提升数字化转型监管效能。

与此同时,还要高度重视中小银行保险机构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技术、人才和资金短板,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如支持中小银行在省会城市等设立研发中心,引入专业人才,用好金融科技,培养一批具有“专精特新”优势的中小银行,着力改变中小银行多而不强的现状。对互联网存款、贷款等政策适时进行调整和优化,激励中小银行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发挥体制机制灵活、贴近市场和客户等优势,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更多个性化、精准性的产品和服务。

(作者系秦农银行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文章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加快推进和深化金融数字化转型

返回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