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 热点聚焦
2024年金融科技活动周-金融科技创新成果介绍
发布日期:2024-05-24    作者:信息科技部     点击量:1918    分享到:

中国人民银行于2024年5月25日至6月1日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举办金融科技周活动,为积极推进科普工作融入金融行业,充分展示金融科技创新成果,秦农银行在全辖范围内开展金融科技活动周系列宣传活动,本次重点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取得的金融科技成果。

 2023年4月25日,中国国际金融展开幕,展会聚焦科技创新,从全行业遴选了近两年最具突破性的“金融科技创新成果”。其中,5G金融云、超融合数据中心、绿色算力、隐私计算、金融分布式数据库五大技术成果入选,分别代表了金融领域近年来最核心的技术攻关。

 一、5G金融云专网

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明确提出应用5G等关键技术建设安全泛在的金融网络。在此背景下,交通银行、中国电信、华为联合在技术架构和场景应用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创新,提出5G金融云专网。5G金融云专网运用切片、后路由、SD-WAN等技术,按需为每个用户构建一张可靠、安全、灵活、便捷的金融云专网,在带宽、时延等方面提供更优服务体验。交通银行5G金融云专网在网络服务质量、数据安全传输和组网灵活边界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并获得2022世界5G大会“十大应用案例”,是金融行业唯一入选案例。此次《5G金融云专网技术及应用》白皮书的发布,为业界提供了5G组网落地样板,推动了5G技术在金融领域,甚至泛政企、大型连锁企业等领域的加速应用,为上下游产业联动提供了新思路。

  二、超融合数据中心

202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用3年时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绿色低碳、算力规模与数字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新型数据中心发展格局。传统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分层解耦,即计算、存储、网络分层建设,一次性投入之后长期处于稳定发展状态,这种模式虽然商业安全度高,但拓展和运维却比较困难,不适应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快节奏的企业发展需求。

传统数据中心过“重”,超融合数据中心应运而生,超融合(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HCI)是指在同一套单元设备中不仅仅具备计算、存储、网络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且多套单元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扩展,形成统一的资源池。从应用场景上看,超融合数据中心可以广泛满足服务器虚拟化、私有云、大数据平台等场景的集中存算需要;从行业部署中看,超融合数据中心已在教育、医疗、政府、金融、大型企业等主流数据中心场景中实现了大范围落地,超融合数据中心在技术、商业、低碳环保三个维度上具备了极大优越性。

三、绿色算力

算力是设备通过处理数据,实现特定结果输出的计算能力。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力,算力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大力推动算力绿色化发展,实现绿色算力升级,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与关键环节,也是我国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和展现节能减碳大国担当的重要命题。绿色算力,即算力的绿色低碳追求,是算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可通过算力生产、算力管理、算力应用等层次的绿色化来实现。近年来,绿色算力在政策顶层规划、技术产品创新和赋能传统产业低碳转型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中国联通打造的AI算力绿色节能调度系统,解决了CPU资源利用率低造成的IT系统能耗浪费等行业痛点问题,并针对不同的AI任务场景提出多项算力调度模型,提升AI算力的计算能效,该项目在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国际电信联盟)成功牵头全球首个AI算力节能调度相关的国际标准,产生核心专利20项,配套ITU国际标准3项,获得多个奖项。中国电信东江湖大数据中心是全国首个“全自然冷却数据中心”,获评工信部“2020年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本项目创造性的采用湖水直接制冷,集中式冷冻水机组作为备份,通过联合研发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智慧化运营管理,自2017年投产以来,年碳排放减少11579吨。

四、隐私计算

202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先后发布,明确了数据保护和利用并重的思想,《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提到,建立健全数据流通交易规则,探索“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交易范式。隐私计算,是一种由两个或多个参与方联合计算的技术和系统,参与方在不泄露各自数据的前提下通过协作对他们的数据进行联合机器学习和分析。在隐私保护计算框架下,参与方的数据不出本地,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隐私计算可以将小数据聚合起来,以“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不动价值动”的形式保障数据安全,发挥数据的价值,进一步提升金融核心业务能力。目前,金融业是隐私计算商业化应用最为成熟的行业场景之一,隐私计算能帮助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营销转化率与风控效率,举例某银行每天要给5000个用户打电话营销信贷产品,过去的办法是盲选,接到电话的客户很可能并不需要该产品,客户转化效率并不高。而在隐私计算的学习模式中,能够使用数据为客户画像,从用户中筛选出更符合产品定位的客群,进而大幅提高转化效率,这一效果已经在实践中得到验证。采用隐私计算的银行风控模型可以利用第三方数据来提高模型的有效性,还能同时平衡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五、金融分布式数据库

2021 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 2022-2025 年》,2022 年初,中国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指导意见》,对金融核心场景分布式数据库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行业主管部门在金融监管政策方面给予明确指引,从整体方向上对技术架构、实践、客户交付等方面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指导。金融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和枢纽,对数据库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近年来,国产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在多个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2019年11月19日,蚂蚁金服正式发布全新的OceanBase2.2版,OceanBase是蚂蚁金服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应用于金融核心业务的分布式关系数据库,目前除支持蚂蚁金服自有业务、阿里巴巴集团“双十一”业务,经受了巨大流量考验外,还支持着数十家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OceanBase2.2版正式发布,以两倍于Oracle(甲骨文)的成绩,打破数据库基准性能测试的世界纪录,荣登TPC-C基准测试性能榜首,成为全世界第一个通过TPC-C审计的分布式无共享关系数据库。知名咨询机构沙利文(FROST&SULLIVAN)发布《中国金融数据库行业研究(2023)》,报告显示中兴通讯旗下金篆信科GoldenDB在银行业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占比24.4%,是2020年获得中国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榜首之后再获殊荣,蝉联国产分布式数据库金融行业榜首位置。GoldenDB作为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的领导者,聚焦金融核心场景,产品能力领先,已在中国建设银行新一代对私核心业务系统、中国工商银行IPVS业务系统、国家开发银行新核心工程以及国泰君安新一代分布式核心交易系统等全系列金融机构中实现商用投产,引领国有大行及头部券商核心改造实践。


       来源:1.人民网:交通银行发布《5G金融云专网技术及应用》白皮书、《隐私计算:让数据“可用不可见”》《兼顾安全与应用 2021年中国隐私计算市场规模4.9亿元》

                2.新浪科技:《新型数据中心的必选项:“超融合”的三重价值》

                3.中国信通院:《2023年中国绿色算力发展研究报告》

                4.银融时代:《国产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在金融核心场景的探索与实践》

                5.支付宝技术团队:《金融级分布式关系数据库OceanBase 2.2版正式发布》

返回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