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 热点聚焦

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11月30日电(记者陈贽 骆珺 郑晓奕)当地时间11月30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题为《登高望远,牢牢把握世界经济正确方向》的重要讲话,强调二十国集团要坚持开放合作...


11

2024-06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发布日期:2024-06-11      点击量:10134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文章强调,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同时,制约高质量发展因素还大量存在,要高度重视,切实解决。我们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文章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我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重大任务,主要考虑是: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文章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第二,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表现形式为催生新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第三,着力推进发展方式创新。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第四,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第五,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06

2024-06

数据支撑信用画像秦农银行“三资三化”平台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发布日期:2024-06-06      点击量:10296

5月,西安天气转暖,记者抵达自古有“八水绕长安”美称的陕西省西安市。在集体资产监管运营服务中心里,工作人员仔细核对着各村收支。管理平台上,农村产权、集体资产、银行资金数据关联变动,项目进程、收支明细、资金审批等一目了然。看得见的,是“三资三化”平台(三资,即农村的资产、资源、资金;三化,即电子化、信息化、公开化)规范运行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新探索;看不见的,是新探索背后推进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力量——秦农银行。如何为流动性强、收入不稳定且缺乏有效抵押物的农户或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服务,是银行亟待研究的课题。秦农银行认为,利用“三资三化”平台数据,可帮助银行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农企业精准画像,从而有效降低贷款尽调成本和风险。盘清集体“家底”秦农银行乡村振兴部办公室的门多是开着的,以方便员工往来穿梭,他们时而聚在一起讨论方案,时而为某项成果欢呼雀跃。谈及“三资三化”平台,秦农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难掩骄傲之情:“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农村集体资产都通过平台来监管,什么时候有钱款支出、集体资产带来多少收入等一目了然。”截至2023年9月底,秦农银行完成了西安市173家街(镇)农村集体资产监管运营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村级集体“三资三化”管理平台主要包括产权交易流转系统、“三资”管理系统和银农直连系统等功能模块。以“三资”管理系统为例,搭建了“三资”业务、监管、公示三个模块,实现各级农业、财政、纪检等部门对农村集体“三资”概况及经济合同、工程项目等公开化监督管理。“平台囊括了所有的集体资产相关数据,保障了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产权交易、农村资产‘阳光化’,有助于盘清集体资产底数。”秦农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说,以前村里的资产、资金、资源都是村里人自己记账,有时村干部管理不规范、档案移交不及时,就会造成资产流失。现在通过该平台管理,可以让农村“三资”更加规范化、制度化、透明化,有效避免资产流失问题。事实上,这与相关政策要求不谋而合。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旨在逐步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为贯彻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要求,西安市范围内已开展对农村资金、资产、资源制度化、民主化、规范化工作。相关“三资三化”业务需求应运而生。结合西安区域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发展和“三农”客户的金融需求,加速适应产权改革后新型农村市场,秦农银行2019年提出“三资三化”管理系统建设工作任务;2020年,立项金融科技试点项目,通过线上运行为“三资三化”提供技术支持和系统服务;2021年,打造“农村集体三资三化管理平台”,实施“四级联动”打通政银合作“最后一公里”。谈及“三资”管理规范化后下一步打算,秦农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可以将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以及房屋等通过集体资产运营平台进行项目策划、包装,盘活整合资源,然后在平台上进行农村集体资产的产权交易。”笔笔留痕事事透明如何让集体资产规范运作?“村账街(镇)管”是多位受访人士提及的方式。“三资”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分为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用户。各村、组的资产会交由镇(办)农村财务结算中心管理,各村设一名报账员,每月须向镇(办)财经办报送财务报表,接受镇(办)监督管理。秦农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直言,“最开始,村干部会觉得是在监督他们,对平台推广很抵触。现在,他们已经理解并愿意使用该平台,因为所有账目都是按流程走的,可以避免他们犯错误,所有人都放心、安心。并且,纪委和农业农村局能看到每一笔钱的去向,比如领导是否签字、钱用在哪里。”“各村账务由村会计或报账员登记入系统,会存在两种情况,如果村会计能够熟练使用电脑,可直接操作进出账或相关账务事项,比如给村民分红、购置电脑,可直接在系统内提交;如果村会计电脑操作不熟练,则前往农村集体资产监管运营服务中心,在工作人员帮助下,将账务提交入系统。最后,经由街办领导等多级审核后钱才能出去。如果某个环节审批未通过,会将事项退回。”秦农银行一位一线员工介绍。推广“三资三化”平台以来,农村集体资产监管运营服务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成立。截至目前,秦农银行已建成街(镇)农村集体资产监管运营服务中心超170个,实现了西安市所有涉农街道办(镇)全覆盖,为西安市2466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提供金融服务。作为第一家试点机构,2022年3月灞桥区狄寨街道农村集体资产监管运营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实现了狄寨街道14个村组、27个合作社财务账款的线上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一般有5-9名,由街办提供场所并选派主任1名负责全面工作,配备负责农村经营工作相关人员3名;由秦农银行灞桥支行选派熟悉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3至5名,监管中心受区农业农村局、街道双重考核管理。”上述一线员工表示。记者调研发现,三资合同清理、账户清理可谓是实现三资规范化管理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合同清理相当于村集体组织把合同信息录入系统。以前有问题的老旧合同重新签订或整改后,需要把新合同真实准确地录入系统。如果录入的合同信息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系统会提示预警,引起纪委注意。“清理账号就是保证银行卡账户的唯一性,村集体组织只能有一个基本账户和一般账户,两个账户都必须纳入系统管理,这样才能‘看见’村集体组织所有的账户资金,最好是在秦农银行开户,便于资产在系统内全流程运作。”上述一线员工说。秦农银行目前是“三资三化”管理平台唯一合作银行。 实现精准画像“场地装修、办公设施及部分人员配备方面的支出都是我们提供资金,助力村级账务透明化的同时,银行能够精准地为客户画像,降低贷款尽调成本和风险,破解农村融资困局。”秦农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银农直联管理系统以集体资金支付为核心,将“三资”管理和产权交易与金融机构直连,实时生成资金入账凭证,实现“一站式”线上处理、全程监管。成立九年多来,秦农银行正在形成一幅向新而行的喜人景象:注册资本超80亿元,2023年累计投放实体贷款942亿元,涉农贷款393亿元,累计为西安2398个行政村选派153名金融顾问、487名金融联络员……目前,秦农银行通过“三资三化”平台推广,在助力农村“三资”高效管理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质效打下坚实基础。前述秦农银行一线员工介绍,一方面,真实、鲜活、实时的农村数据,有助于银行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农企业精准画像,支撑业务高效开展;另一方面,银行通过平台知悉产权交易过程和交易内容,能有效降低贷款尽调成本和风险,实现高效放贷。为保证平台有效推广,“每家支行都有专员与各区县沟通,村组也派了人,层层做好对接工作。同时,定期开调度会,反馈平台推广情况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这位一线员工说。在很多受访人士眼里,平台建设引入银行,形成政银合作,银行进行资金投入,科技公司打造平台,政府进行推广使用,推动农业农村发展。通过“三资”管理系统,实现“三资”规范管理、有效监管,通过产权交易流转系统,盘活集体资源要素,使其成为价值可衡量、可担保的资产,清除了资本下乡障碍,打破农村融资困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陕西辖内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753.63亿元,较年初增长26.25%;贷款户数80.99万户,较年初增加16.94万户。“三资三化”是实现多赢的创新举措。秦农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短期来看,系统铺设前期,银行在人员配备、系统搭建、基础设施等方面有较大成本投入。但从长期来看,这是一项值得做、可实现多赢的投资,集体资产管起来了,保证交易透明、公正,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对与区域经济紧密相关的银行是有利的。”相关业务负责人坦言,“当平台数据达到一定规模后,合作银行可以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银行知道集体资产规模,便能精准匹配金融产品,后期计划将匹配的金融产品放到系统上,解决部分集体组织的金融需求。”数据支撑 信用画像 秦农银行“三资三化”平台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06

2024-06

西安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召开街(镇)农村集体资产监管运营服务中心建设工作调度会

发布日期:2024-06-06      点击量:11182

为巩固提升清理农村集体经济合同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治理工作,近日,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召开了全市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视频调度会。各区县(开发区)农经部门重点汇报了街(镇)巩固提升清理农村集体经济合同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治理工作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整改纠错验收、金融顾问聘任、集体经济合同录入、“三资三化”平台使用等工作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秦农银行总行乡村振兴部负责人汇报了“三资三化”平台运营技术服务,以及平台功能开发和技术升级工作进展情况。与会人员就目前存在的系统操作、银农直联绑定、非现金支付财务报账审批流程及办法等方面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要求,各区县农经部门务必高度重视,严格按照“纪委监督推动、农经部门规范提升”的常态化工作思路,加强督导检查,对工作进展不平衡的区县要狠抓落实,迎头赶上。提高工作效率,积极做好问题线索移交工作,落实好“一案双查”要求,力争做到从严从快从重查处。及时汇总“三资三化”平台应用技术难题,及时分析研判解决。强化交流,形成工作合力,打造更多新典型、新亮点。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相关业务部门负责同志,各区县农经部门负责同志,秦农银行总行相关负责同志,中农信达公司技术人员等50余人参加。 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召开街(镇)农村集体资产监管运营服务中心建设工作调度会

24

2024-05

2024年金融科技活动周-金融科技创新成果介绍

发布日期:2024-05-24      点击量:7131

中国人民银行于2024年5月25日至6月1日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举办金融科技周活动,为积极推进科普工作融入金融行业,充分展示金融科技创新成果,秦农银行在全辖范围内开展金融科技活动周系列宣传活动,本次重点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取得的金融科技成果。2023年4月25日,中国国际金融展开幕,展会聚焦科技创新,从全行业遴选了近两年最具突破性的“金融科技创新成果”。其中,5G金融云、超融合数据中心、绿色算力、隐私计算、金融分布式数据库五大技术成果入选,分别代表了金融领域近年来最核心的技术攻关。一、5G金融云专网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明确提出应用5G等关键技术建设安全泛在的金融网络。在此背景下,交通银行、中国电信、华为联合在技术架构和场景应用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创新,提出5G金融云专网。5G金融云专网运用切片、后路由、SD-WAN等技术,按需为每个用户构建一张可靠、安全、灵活、便捷的金融云专网,在带宽、时延等方面提供更优服务体验。交通银行5G金融云专网在网络服务质量、数据安全传输和组网灵活边界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并获得2022世界5G大会“十大应用案例”,是金融行业唯一入选案例。此次《5G金融云专网技术及应用》白皮书的发布,为业界提供了5G组网落地样板,推动了5G技术在金融领域,甚至泛政企、大型连锁企业等领域的加速应用,为上下游产业联动提供了新思路。二、超融合数据中心202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用3年时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绿色低碳、算力规模与数字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新型数据中心发展格局。传统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分层解耦,即计算、存储、网络分层建设,一次性投入之后长期处于稳定发展状态,这种模式虽然商业安全度高,但拓展和运维却比较困难,不适应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快节奏的企业发展需求。传统数据中心过“重”,超融合数据中心应运而生,超融合(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HCI)是指在同一套单元设备中不仅仅具备计算、存储、网络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且多套单元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扩展,形成统一的资源池。从应用场景上看,超融合数据中心可以广泛满足服务器虚拟化、私有云、大数据平台等场景的集中存算需要;从行业部署中看,超融合数据中心已在教育、医疗、政府、金融、大型企业等主流数据中心场景中实现了大范围落地,超融合数据中心在技术、商业、低碳环保三个维度上具备了极大优越性。三、绿色算力算力是设备通过处理数据,实现特定结果输出的计算能力。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力,算力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大力推动算力绿色化发展,实现绿色算力升级,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与关键环节,也是我国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和展现节能减碳大国担当的重要命题。绿色算力,即算力的绿色低碳追求,是算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可通过算力生产、算力管理、算力应用等层次的绿色化来实现。近年来,绿色算力在政策顶层规划、技术产品创新和赋能传统产业低碳转型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中国联通打造的AI算力绿色节能调度系统,解决了CPU资源利用率低造成的IT系统能耗浪费等行业痛点问题,并针对不同的AI任务场景提出多项算力调度模型,提升AI算力的计算能效,该项目在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Union,国际电信联盟)成功牵头全球首个AI算力节能调度相关的国际标准,产生核心专利20项,配套ITU国际标准3项,获得多个奖项。中国电信东江湖大数据中心是全国首个“全自然冷却数据中心”,获评工信部“2020年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本项目创造性的采用湖水直接制冷,集中式冷冻水机组作为备份,通过联合研发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智慧化运营管理,自2017年投产以来,年碳排放减少11579吨。四、隐私计算202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先后发布,明确了数据保护和利用并重的思想,《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提到,建立健全数据流通交易规则,探索“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交易范式。隐私计算,是一种由两个或多个参与方联合计算的技术和系统,参与方在不泄露各自数据的前提下通过协作对他们的数据进行联合机器学习和分析。在隐私保护计算框架下,参与方的数据不出本地,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隐私计算可以将小数据聚合起来,以“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不动价值动”的形式保障数据安全,发挥数据的价值,进一步提升金融核心业务能力。目前,金融业是隐私计算商业化应用最为成熟的行业场景之一,隐私计算能帮助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营销转化率与风控效率,举例某银行每天要给5000个用户打电话营销信贷产品,过去的办法是盲选,接到电话的客户很可能并不需要该产品,客户转化效率并不高。而在隐私计算的学习模式中,能够使用数据为客户画像,从用户中筛选出更符合产品定位的客群,进而大幅提高转化效率,这一效果已经在实践中得到验证。采用隐私计算的银行风控模型可以利用第三方数据来提高模型的有效性,还能同时平衡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五、金融分布式数据库2021 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 2022-2025 年》,2022 年初,中国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指导意见》,对金融核心场景分布式数据库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行业主管部门在金融监管政策方面给予明确指引,从整体方向上对技术架构、实践、客户交付等方面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指导。金融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和枢纽,对数据库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近年来,国产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在多个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2019年11月19日,蚂蚁金服正式发布全新的OceanBase2.2版,OceanBase是蚂蚁金服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应用于金融核心业务的分布式关系数据库,目前除支持蚂蚁金服自有业务、阿里巴巴集团“双十一”业务,经受了巨大流量考验外,还支持着数十家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OceanBase2.2版正式发布,以两倍于Oracle(甲骨文)的成绩,打破数据库基准性能测试的世界纪录,荣登TPC-C基准测试性能榜首,成为全世界第一个通过TPC-C审计的分布式无共享关系数据库。知名咨询机构沙利文(FROST&SULLIVAN)发布《中国金融数据库行业研究(2023)》,报告显示中兴通讯旗下金篆信科GoldenDB在银行业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占比24.4%,是2020年获得中国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榜首之后再获殊荣,蝉联国产分布式数据库金融行业榜首位置。GoldenDB作为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的领导者,聚焦金融核心场景,产品能力领先,已在中国建设银行新一代对私核心业务系统、中国工商银行IPVS业务系统、国家开发银行新核心工程以及国泰君安新一代分布式核心交易系统等全系列金融机构中实现商用投产,引领国有大行及头部券商核心改造实践。 来源:1.人民网:交通银行发布《5G金融云专网技术及应用》白皮书、《隐私计算:让数据“可用不可见”》《兼顾安全与应用2021年中国隐私计算市场规模4.9亿元》 2.新浪科技:《新型数据中心的必选项:“超融合”的三重价值》 3.中国信通院:《2023年中国绿色算力发展研究报告》 4.银融时代:《国产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在金融核心场景的探索与实践》 5.支付宝技术团队:《金融级分布式关系数据库OceanBase 2.2版正式发布》

24

2024-05

2024年金融科技活动周-“五篇大文章”之数字金融

发布日期:2024-05-24      点击量:3600

中国人民银行于2024年5月25日至6月1日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举办金融科技周活动,为积极推进科普工作融入金融行业,充分展示金融科技创新成果,秦农银行在全辖范围内开展金融科技活动周系列宣传活动,本次重点宣传“五篇大文章”,聚焦数字金融。 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数字金融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创新金融服务的金融业态。做好数字金融这篇大文章,需要抓住数字技术革命的机遇,推动金融与数字技术的有机融合,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强化系统性风险防控,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金融服务需求,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一、中国数字金融发展成就卓著 数字金融具有数字与金融的双重属性,能够加速资金、信息、数字等要素的自由流通与有效配置,矫正传统金融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市场失灵和金融割裂问题。数字金融业务模式和业态正在不断进化,目前主要包括数字货币、数字支付、数字信贷、数字证券、数字保险、数字理财等金融业态。近年来,我国数字金融发展成就卓著,移动支付、数字信贷、央行数字货币、金融科技创新能力、金融科技企业价值等领域已走在全球前列。  在移动支付领域,我国移动支付的应用和推广进展迅速。目前我国两大移动支付平台的用户数均已超过10亿,是著名支付服务提供商PayPal全球用户数的三倍以上,移动支付普及率达到86%,居全球第一。  在数字信贷领域,我国数字信贷规模全球最大,大幅领先欧美国家。国际清算银行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数字信贷在2013年仅为180亿美元,2019年已达到795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88.0%。这段时期中国数字信贷规模年均复合增长125.1%,其中2019年中国数字信贷规模达到6267亿美元,占全球数字信贷总量的78.8%。  在央行数字货币领域,我国数字人民币推广应用加快,跨境结算取得积极进展。当前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已扩大至17个省份的26个地区,覆盖应用场景越发丰富,交易金额加速上升。截至2023年3月,试点地区数字人民币钱包总余额为86.7亿元,累计交易金额8918.6亿元,交易笔数达7.5亿笔。我国央行已深度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在系统建设与平台接入方面均具备先发优势。同时,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的“无损”“合规”“互通”三大原则已由国际清算银行提议成为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的基本原则。  在金融科技创新能力方面,中国金融科技专利申请量占据领先优势。2018年以来,全球金融科技专利申请量突破34万件,中国和美国是金融科技行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引领国,两国专利占全球的比重高达64.5%。从国别看,中国金融科技专利占比为44.3%,位列第一,美国以20.2%排名第二,韩国、日本分别以10.5%、6.9%排在第三、四位。从金融科技专利持有人分布来看,位于前10的专利权人中有8家中国企业,2家来自美国。  在金融科技企业价值方面,中国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在头部领域具有突出优势。《2023全球独角兽榜》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底,全球排名前10的独角兽企业中金融科技行业占据4家,其中最具价值的金融科技独角兽来自中国。 二、数字金融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增进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增强金融风险管理能力,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一是通过广泛应用前沿数字技术,数字金融可以有效突破传统金融产品的空间界限和数量约束,创新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模式、流程和产品,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覆盖范围;二是在数字技术赋能下,以移动支付、数字信贷等代表的数字金融,能够有效克服地理障碍与传统风险评估的盲点,实现以较低成本向小微企业和各地各类人群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和社会低收入者提供较为便捷的金融服务。近年来,数字金融在中国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以及小微企业享受到了便捷的金融服务;三是随着数字金融快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数字算法等前沿技术的引入,不仅推动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迅速转变,还促进了其负债结构的多元化转型。银行通过建立实时大数据动态风险评估框架,可以提高对自身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和流动性结构的判断能力,继而降低资产负债到期损失,增强对流动性头寸数量的有效控制;四是数字金融可以利用全面场景应用、大数据等技术,提升风险评估、反欺诈、金融服务合同分析、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等方面的风险管控能力,有效弥补传统金融机构的量化风险管理短板。 三、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 做好数字金融这篇大文章,要紧紧围绕提质增效和防控风险的目标,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提升数字化监管能力,加强数字技术原始创新,参与全球数字规则制定,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1.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促进数字金融均衡发展。目前我国数字金融布局与发展仍不平衡,经济欠发达地区及乡村的数字化技术使用在提高金融服务匹配方面的效率和质量不高。为此,要加快完善明显制约数字金融发展的数字基础设施,以安全多方计算、区块链、联邦学习、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科技为基础,构建安全、合规、统一的数据要素平台,推进区域数据中心集约化建设,加快大数据传输通道建设,不断提升数据传输能力。 2.提升数字化监管能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数字金融涉及复杂的信息结构、相互关联的信息系统、海量的数据,金融产品迭代速度快,极大增加了风险监测和识别难度。为此,要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坚决惩治违法犯罪和腐败行为,严防道德风险。强化系统性风险监测,建立健全数字金融风险监测与评估机制,实现风险早发现、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3.加强数字技术原始创新,提高平台企业国际竞争力。大力提升数字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自主创新动力和活力,实施多领域、多部门、多形式联合攻关,打好关键核心数字技术攻坚战。加大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的科技研发力度,着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和颠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抢占未来数字金融发展的技术先机和主动权。 4.积极参与全球数字规则制定,完善全球数字治理体系。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作用,支持自贸试验区率先对标国际高水平数字经贸规则,加快推进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数字经济规则衔接适应的规则体系、管理标准等制度体系,提升在数字经济国际规则竞争中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来源:1.人民网:《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加大对五大重点领域资金支持》 2.中国政府网:《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16

2024-04

我行担任陕西省总商会金融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发布日期:2024-04-16      点击量:3731

4月16日,“金融助企稳增长”暨陕西省总商会金融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西安召开。省工商联主席、省总商会会长马玉红出席大会并讲话。我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刘光明同志代表金融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做表态发言。会议指出,省工商联成立陕西省总商会金融工作委员会,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务实举措,也是践行全省“三个年”活动、助力“四个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更是对我省贯彻落实中央23号文件若干措施及分工方案的创新探索,对于全省工商联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更好地在金融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上搭平台、通渠道、解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强调,金融服务是经济服务的重要板块,各级工商联和商会组织要切实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能力。要发挥好联系民营企业最广泛、最直接的优势,认真宣传贯彻和落实中、省各项金融惠企政策措施,推动银企交流对接常态化,破除银行、企业信息不对称难题,做实资源匹配对接,让各项稳企惠企金融政策更有力度、更有广度、更有速度地惠及民营企业市场主体。会议要求,委员会成立以后,要尽快完善工作机制、充实工作力量,尽早实体运转、发挥作用。要加大调研力度,摸清民企融资困难;要全面加强合作,建立多层次服务企业融资机制;要追踪落实,帮助企业化解融资难题;提高对接效率,探索服务民企融资新模式。

06

2024-03

一图速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今日施行!

发布日期:2024-03-06      点击量:5256

来源:国家档案局微信公众号

06

2024-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

发布日期:2024-03-06      点击量:3819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的规定,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档案法》所称档案,其具体范围由国家档案主管部门或者国家档案主管部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确定。反映地方文化习俗、民族风貌、历史人物、特色品牌等的档案,其具体范围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确定。第三条 档案工作应当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健全党领导档案工作的体制机制,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档案工作各方面和各环节。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档案工作,建立健全档案机构,提供档案长久安全保管场所和设施,并将档案事业发展经费列入本级预算。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加强本单位档案工作,履行档案工作主体责任,保障档案工作依法开展。第五条 国家档案馆馆藏的永久保管档案分一、二、三级管理,分级的具体标准和管理办法由国家档案主管部门制定。第六条 中央国家机关经国家档案主管部门同意,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国家机关经本级档案主管部门同意,可以制定本系统专业档案的具体管理制度和办法。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档案宣传教育工作,普及档案知识,传播档案文化,增强全社会档案意识。第八条 国家加强档案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支持高等院校、职业学校设立档案学等相关专业。第九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依法兴办实体、资助项目、从事志愿服务以及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推广等形式,参与和支持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行业组织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及其章程的规定,加强行业自律,推动诚信建设,提供行业服务,开展学术交流和档案相关科普教育,参与政策咨询和标准制定等活动。档案主管部门应当在职责范围内予以指导。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主管部门或者本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一)对档案收集、整理、保护、利用做出显著成绩的;(二)对档案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宣传教育、交流合作做出显著成绩的;(三)在重大活动、突发事件应对活动相关档案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四)将重要或者珍贵档案捐献给国家的;(五)同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行为作斗争,表现突出的;(六)长期从事档案工作,表现突出的。第二章 档案机构及其职责第十一条 国家档案主管部门依照《档案法》第八条第一款的规定,履行下列职责:(一)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研究、制定部门规章、档案工作具体方针政策和标准;(二)组织协调全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制定国家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规划和专项计划,并组织实施;(三)对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四)对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中央管理的群团组织、中央企业以及中央和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中央级国家档案馆的工作,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主管部门的工作,实施监督、指导;(五)组织、指导档案理论与科学技术研究、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宣传教育、档案工作人员培训;(六)组织、开展档案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档案主管部门依照《档案法》第八条第二款的规定,履行下列职责:(一)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二)制定本行政区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和档案工作制度规范,并组织实施;(三)监督、指导本行政区域档案工作,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四)组织、指导本行政区域档案理论与科学技术研究、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宣传教育、档案工作人员培训。第十三条 乡镇人民政府依照《档案法》第八条第三款的规定,履行下列职责:(一)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建立健全档案工作制度规范;(二)指定人员管理本机关档案,并按照规定向有关档案馆移交档案;(三)监督、指导所属单位以及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的档案工作。第十四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确定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依照《档案法》第九条第一款的规定,履行下列职责:(一)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建立健全本单位档案工作制度规范;(二)指导本单位相关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统一管理本单位的档案,并按照规定向有关档案馆移交档案;(三)监督、指导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第十五条 各级各类档案馆的设置和管理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第十六条 国家档案馆应当配备与其职责和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依照《档案法》第十条的规定,履行下列职责:(一)收集本馆分管范围内的档案;(二)按照规定整理、保管档案;(三)依法向社会开放档案,并采取各种形式研究、开发档案资源,为各方面利用档案资源提供服务;(四)开展宣传教育,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文化教育功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的其他各类档案馆,参照前款规定依法履行相应职责。第十七条 档案主管部门、档案馆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应当为档案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等创造条件,不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第三章 档案的管理第十八条 按照国家规定应当形成档案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建立档案工作责任制,确定档案工作组织结构、职责分工,落实档案工作领导责任、管理责任、执行责任,健全单位主要负责人承担档案完整与安全第一责任人职责相关制度,明确档案管理、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档案信息化等工作要求。第十九条 依照《档案法》第十三条以及国家有关规定应当归档的材料,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各内设机构收集齐全,规范整理,定期交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集中管理,任何内设机构和个人不得拒绝归档或者据为己有。机关、群团组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明确本单位的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经同级档案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施行。单位内设机构或者工作职能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当及时调整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经重新审核同意后施行。机关、群团组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负责所属单位的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的审核。第二十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档案主管部门关于档案移交的规定,定期向有关的国家档案馆移交档案。属于中央级和省级、设区的市级国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移交单位应当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二十年即向有关的国家档案馆移交。属于县级国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移交单位应当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十年即向有关的县级国家档案馆移交。经同级档案主管部门检查和同意,专业性较强或者需要保密的档案,可以延长向有关的国家档案馆移交的期限。已撤销单位的档案可以提前向有关的国家档案馆移交。由于单位保管条件不符合要求或者存在其他原因可能导致不安全或者严重损毁的档案,经协商可以提前交有关档案馆保管。第二十一条 档案馆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接受捐献、购买、代存、交换等方式收集档案。档案馆通过前款规定方式收集档案时,应当考虑档案的珍稀程度、内容的重要性等,并以书面协议形式约定相关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相关档案利用条件。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档案捐献给国家档案馆。国家档案馆应当维护捐献者的合法权益。第二十二条 档案馆应当对所保管的档案采取下列管理措施:(一)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查阅利用规范,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和应急预案;(二)配置适宜安全保存档案、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专门库房,配备防火、防盗、防水、防光、防尘、防有害气体、防有害生物以及温湿度调控等必要的设施设备;(三)根据档案的不同等级,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和管理;(四)根据需要和可能,配备适应档案现代化管理需要的设施设备;(五)编制档案目录等便于档案查找和利用的检索工具。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保管,参照前款规定办理。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国家档案馆依法接收档案所需的库房及设施设备。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国家档案馆的馆舍,不得擅自改变国家档案馆馆舍的功能和用途。国家档案馆馆舍的建设,应当符合实用、安全、科学、美观、环保、节约的要求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并配置无障碍设施设备。第二十四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定期对本单位保管的保管期限届满的档案进行鉴定,形成鉴定工作报告。经鉴定仍需继续保存的档案,应当重新划定保管期限并作出标注。经鉴定需要销毁的档案,其销毁工作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档案主管部门可以依托国家档案馆,对下列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中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分类别汇集有关目录数据:(一)机关、群团组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形成的档案;(二)第一项所列单位之外的其他单位,经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形成的档案;(三)第一项所列单位之外的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由国家资金支持,从事或者参与建设工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活动形成的且按照协议约定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四)国家档案馆保管的前三项以外的其他档案。涉及国防、外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的档案的目录数据,其汇集范围由有关档案主管部门会同档案形成单位研究确定。第二十六条 档案馆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为了收集、交换散失在国外的档案、进行国际文化交流,以及适应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等的需要,经国家档案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主管部门依据职权审查批准,可以向国内外的单位或者个人赠送、交换、出售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复制件。第二十七条 一级档案严禁出境。二级档案需要出境的,应当经国家档案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除前款规定之外,属于《档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档案或者复制件确需出境的,有关档案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应当按照管理权限,报国家档案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海关凭批准文件查验放行。档案或者复制件出境涉及数据出境的,还应当符合国家关于数据出境的规定。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在档案或者复制件出境时主动向海关申报核验,并按照出境申请审查批准意见,妥善保管、处置出境的档案或者复制件。第二十八条 档案馆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依照《档案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委托档案服务时,应当确定受委托的档案服务企业符合下列条件:(一)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和相应的经营范围;(二)具有与从事档案整理、寄存、开发利用、数字化等相关服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专业人员和专业能力;(三)具有保证档案安全的管理体系和保障措施。委托方应当对受托方的服务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督,确保档案安全和服务质量。第四章 档案的利用和公布第二十九条 国家档案馆应当依照《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分期分批向社会开放档案,并同时公布开放档案的目录。第三十条 国家档案馆应当建立馆藏档案开放审核协同机制,会同档案形成单位或者移交单位进行档案开放审核。档案形成单位或者移交单位撤销、合并、职权变更的,由有关的国家档案馆会同继续行使其职权的单位共同负责;无继续行使其职权的单位的,由有关的国家档案馆负责。尚未移交进馆档案的开放审核,由档案形成单位或者保管单位负责,并在移交进馆时附具到期开放意见、政府信息公开情况、密级变更情况等。县级以上档案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档案开放审核工作的统筹协调。第三十一条 对于《档案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到期不宜开放的档案,经国家档案馆报同级档案主管部门同意,可以延期向社会开放。第三十二条 档案馆提供社会利用的档案,应当逐步实现以复制件代替原件。数字、缩微以及其他复制形式的档案复制件,载有档案保管单位签章标识的,具有与档案原件同等的效力。第三十三条 档案馆可以通过阅览、复制和摘录等形式,依法提供利用档案。国家档案馆应当明确档案利用的条件、范围、程序等,在档案利用接待场所和官方网站公布相关信息,创新档案利用服务形式,推进档案查询利用服务线上线下融合。第三十四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公民利用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未开放的档案,应当经保管该档案的国家档案馆同意,必要时,国家档案馆应当征得档案形成单位或者移交单位同意。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保管的尚未向国家档案馆移交的档案,其他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公民需要利用的,应当经档案形成单位或者保管单位同意。第三十五条 《档案法》第三十二条所称档案的公布,是指通过下列形式首次向社会公开档案的全部或者部分原文:(一)通过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公开出版;(二)通过电台、电视台、计算机信息网络等公开传播;(三)在公开场合宣读、播放;(四)公开出售、散发或者张贴档案复制件;(五)在展览、展示中公开陈列。第三十六条 公布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按照下列规定办理:(一)保存在档案馆的,由档案馆公布;必要时,应当征得档案形成单位或者移交单位同意后公布,或者报经档案形成单位或者移交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公布;(二)保存在各单位档案机构的,由各单位公布;必要时,应当报经其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公布;(三)利用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单位和个人,未经档案馆或者有关单位同意,均无权公布档案。档案馆对寄存档案的公布,应当按照约定办理;没有约定的,应当征得档案所有者的同意。第三十七条 国家档案馆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和社会需求,开展馆藏档案的开发利用和公布,促进档案文献出版物、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等的提供和传播。国家鼓励和支持其他各类档案馆向社会开放和公布馆藏档案,促进档案资源的社会共享。第五章 档案信息化建设第三十八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机关、群团组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本单位信息化建设规划,加强办公自动化系统、业务系统归档功能建设,并与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相互衔接,实现对电子档案的全过程管理。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并符合国家关于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以及保密等的规定。第三十九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采取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保证电子档案来源可靠、程序规范、要素合规,符合以下条件:(一)形成者、形成活动、形成时间可确认,形成、办理、整理、归档、保管、移交等系统安全可靠;(二)全过程管理符合有关规定,并准确记录、可追溯;(三)内容、结构、背景信息和管理过程信息等构成要素符合规范要求。第四十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档案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定期向有关档案馆移交电子档案。电子档案移交接收网络以及系统环境应当符合国家关于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以及保密等的规定。不具备在线移交条件的,应当通过符合安全管理要求的存储介质向档案馆移交电子档案。档案馆应当在接收电子档案时进行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检测,并采取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保证电子档案在长期保存过程中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国家档案馆可以为未到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所规定的移交进馆期限的电子档案提供保管服务,涉及政府信息公开事项的,依照《档案法》第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办理。第四十一条 档案馆对重要电子档案进行异地备份保管,应当采用磁介质、光介质、缩微胶片等符合安全管理要求的存储介质,定期检测载体的完好程度和数据的可读性。异地备份选址应当满足安全保密等要求。档案馆可以根据需要建设灾难备份系统,实现重要电子档案及其管理系统的备份与灾难恢复。第四十二条 档案馆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开展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工作,应当符合国家档案主管部门有关规定,保证档案数字化成果的质量和安全。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开展文字、语音、图像识别工作,加强档案资源深度挖掘和开发利用。第四十三条 档案馆应当积极创造条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运行维护数字档案馆,为不同网络环境中的档案数字资源的收集、长期安全保存和有效利用提供保障。国家鼓励有条件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开展数字档案室建设,提升本单位的档案信息化水平。第四十四条 国家档案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数据共享标准,提升档案信息共享服务水平,促进全国档案数字资源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共享利用工作。县级以上地方档案主管部门应当推进本行政区域档案数字资源共享利用工作。第六章 监督检查第四十五条 国家档案馆和机关、群团组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向同级档案主管部门报送本单位档案工作情况。第四十六条 档案主管部门对处理投诉、举报和监督检查中发现的或者有关部门移送的涉嫌档案违法的线索和案件,应当及时依法组织调查。经调查,发现有档案违法行为的,档案主管部门应当依法予以处理。需要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的,档案主管部门可以依法向其所在单位或者任免机关、单位提出处理建议。有关机关、单位应当及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提出处理建议的档案主管部门。第四十七条 县级以上档案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档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和对档案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从事档案行政执法工作的人员,应当通过考试,取得行政执法证件。第七章 法律责任第四十八条 国家档案馆违反国家规定擅自扩大或者缩小档案接收范围的,或者不按照国家规定开放、提供利用档案的,由县级以上档案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由有关机关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第四十九条 单位或者个人将应当归档的材料据为己有,拒绝交档案机构、档案工作人员归档的,或者不按照国家规定向国家档案馆移交档案的,由县级以上档案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由有关机关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第五十条 单位或者个人侵占、挪用国家档案馆的馆舍的,由县级以上档案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由有关机关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第五十一条 档案服务企业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明知存在档案安全隐患而不采取措施的,档案主管部门可以采取约谈、责令限期改正等措施。档案服务企业因违反《档案法》和本条例规定受到行政处罚的,行政处罚信息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公示。第八章 附  则第五十二条 本条例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同时废止。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26

2024-01

一图读懂2024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4-01-26      点击量:4194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全年生产总值达到33786亿元、增长4.3%,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3400亿元,粮食产量突破1300万吨。主要做了6个方面工作(一)紧盯关键环节,稳定经济运行坚持能源与非能稳产并举抓工业强化“四个一批”项目全周期动态管理举办“秦乐购”消费促进活动文旅重点产业链年综合收入达到 7729 亿元(二)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出台西安“双中心”建设支持政策以“三项改革”放大秦创原效能全省发明专利授权2.2万件、增长16.1%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三)推进改革开放,释放市场活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施“三整治四提升”专项行动持续推动“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积极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涉陕成果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四)统筹城乡区域,推动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新建改建高标准农田230万亩启动实施西安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陕北煤化工产业加快发展陕南新能源和旅游康养业蓬勃发展(五)加强生态治理,促进绿色转型推动秦岭七省(市)跨区域保护全面启动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下硬茬解决关中地区大气污染问题加快推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研究、示范应用项目高水平举办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杨凌农高会等(六)强化夯基兜底,增进民生福祉开展就业创业十大行动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均衡供给有效实施防控救治和“乙类乙管” 持续深化综合医改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力防范、精准化解房地产、政府债务、金融等领域风险隐患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民族、宗教、侨务、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地震、气象、测绘、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切实增强经济活力、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防范化解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6.5%,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以上,城镇调査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粮食产量1260万吨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以上,力争“十四五”以来累计降低10%左右。工作中要注重把握好三点紧盯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增强政策协同性有效性筑牢守稳安全发展底线(一)强化创新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二)坚持综合施策,着力扩大有效需求(三)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四)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五)夯实县域支撑,增强区域发展均衡性协调性(六)践行“两山”理念,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七)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八)突出可感可及,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九)紧盯重点领域,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一图读懂2024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24

2024-01

初心如磐,奋楫笃行———秦农银行与汉唐公证处签署《金融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谱写陕西金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发布日期:2024-01-24      点击量:416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会议鲜明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决策部署,协同推进法治陕西建设,护航陕西金融高质量发展,践行金融为民的根本要求,切实解决困扰人民群众及企业发展的烦心事、忧心事。秦农银行与汉唐公证处以民生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引领,立足我省金融发展需要,于2024年1月23日上午在汉唐公证处举行《金融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秦农银行行长刘光明、副行长杨文斌,陕西省司法厅副厅长李艾平、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处长高伟,汉唐公证处主任杨磊等领导及相关人员出席仪式,仪式由汉唐公证处常务副主任陈凯主持。此次仪式的顺利举行,代表着秦农银行与汉唐公证处进一步加深合作,积极投身于陕西金融改革与创新事业中,为推动我省金融领域良性生态建设、助力陕西省金融高质量发展作出共同努力。 秦农银行自成立以来,积极探索契合农商银行发展规律的现代商业银行发展路径,牵头成立丝绸之路农商银行发展联盟,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的主流银行、客户信赖的伙伴银行、股东满意的价值银行、员工舒心的成长银行、数字驱动的智慧银行、社会认可的担当银行“六个银行”,是我省服务“三农”、服务陕西社会、助力陕西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汉唐e融金融高质量发展平台是汉唐公证处跳出固有业务思维,贴合国家政策,为金融良性运转、为合规高质量发展倾力打造的公益性金融平台。汉唐e融平台,集合众人之力,为广大当事人免费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目前已有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信用再担保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股权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知识产权公证研究中心、汉唐公证处和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金融高质量发展法治研究所”等主体入驻。此次秦农银行的正式入驻,为平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夯实了平台服务能力,充实了平台服务力量。双方将围绕金融资讯推广、金融风险防控、金融纠纷调解、金融债务重组等内容加强合作,提高金融服务及公证服务质效,营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金融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生命力和创新活力。仪式上各位出席领导均高度赞扬了本次合作,并在仪式上发言。汉唐公证处主任杨磊首先对刘光明行长一行的莅临表示欢迎,对陕西省司法厅党组的支持表示感谢。杨磊主任在致辞中说到:“根据中央金融政策精神,党中央提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的要求,公证机构作为服务金融行业、担保机构、企业、个人之间的纽带,有着承担这一要求的天然优势。汉唐公证处经过一系列前期调研、技术研发等在2023年底推出了汉唐e融金融高质量发展平台,期间也得到了金融局、司法厅的帮助,本次秦农银行入驻汉唐e融平台,是我们双方强强联合对服务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诠释,希望本次合作可以对陕西省金融高质量发展、法治服务金融领域起到示范性作用”。陕西省司法厅副厅长李艾平在讲话中表示,秦农银行是一家扎根三秦大地的具有代表性的农商银行,是助力陕西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汉唐公证处是一家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公证机构,近年来汉唐公证处通过多项举措发挥了公证广泛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职能。本次秦农银行正式入驻汉唐e融金融高质量发展平台,与汉唐公证处携手共建“执调中心”,是我们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举措,有利于从源头上解决企业融资及金融合规问题。期望两家单位能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工作中继续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实践中探索我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真正以金融为民、法治强国为目标,齐心协力推动陕西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秦农银行行长刘光明在讲话中说到:“秦农银行与汉唐公证处的合作由来已久。近年来,双方在金融服务、法律服务、风险防范等方面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司法实践。今后的经营发展中,我们两家单位将一如既往开展深度合作,双方将本着平等协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坚持稳经济、保民生的初心,优化金融服务,完善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等方面的互联互通,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为桥接资本融通渠道增添更为坚实的法治保障,推动金融领域良性生态建设,共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贡献金融力量”。本次仪式主持人汉唐公证处常务副主任陈凯在仪式的最后说到:“凯歌而行,不以山海为远;乘势而上,不以日月为限。不弃微末,久久为功,2024年汉唐人将和秦农人并肩而行,以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目标,推动经济在法治轨道稳定运行为己任,助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合力推动法治陕西建设稳步前行”! “律转鸿钧,新元肇启”是秦农银行在2024年伊始之际的新年祝福,“初心如磐,奋楫笃行”是秦农银行与汉唐公证处开展本次金融高质量发展合作的宗旨,秦农银行与汉唐公证处将继续坚守初心、注重实践,不断探索陕西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坚持将自身发展战略高度融入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大局,以全方位、多角度的金融支持,高质量法治化的金融安全体系建设探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最佳金融模式,谱写陕西金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初心如磐,奋楫笃行———秦农银行与汉唐公证处签署《金融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谱写陕西金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